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对2426名劳动者进行表彰,其中包含了来自贵州省的49位劳动者。贵州钢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陆萍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表彰。作为中国钢丝绳行业的领军人物,陆萍不但在国内技术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还把中国的技术推向了国际舞台。

技术之路:从无到有,推动钢丝绳行业国际化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陆萍多年来始终活跃在技术攻关的第一线。她的职业生涯,是一段艰辛与奋斗交织的历程。2000年,陆萍从大学毕业后便投身于钢丝绳行业,加入了贵州钢绳公司。她深知,钢丝绳不仅是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还关系到国防、航天等多个领域的安全与稳定。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陆萍选择了挑战最前沿的技术难题,始终将自己的事业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

2007年,陆萍和团队开始了钢丝绳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那时,中国的钢丝绳行业在国际标准化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她和团队成员凭借着无畏的创新精神,克服了语言差异、文化差异等重重困难,开始了中国钢丝绳行业走向世界的艰难历程。她主持起草的国际标准ISO2408-2017,不仅为中国钢丝绳行业争得了国际“话语权”,也为贵州钢绳的国际化进程铺平了道路。
陆萍回忆道:“当时,我们的团队几乎每个月都要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与讨论。我们要面临的,不仅是技术难题,更是文化与语言的差异。通过无数次的讨论、辩论与答辩,我们终于成功制定出了第一项钢丝绳国际标准。这不仅是中国钢丝绳行业的突破,也是我个人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巨大挑战。”
这项国际标准的成功,标志着中国钢丝绳行业迈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也为中国制造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新的标杆。

突破技术瓶颈,助力国家重大项目
除了国际标准化工作,陆萍在技术研发上的成就也同样辉煌。她参与并主持了20余项国家和地方技术攻关项目,解决了多项“卡脖子”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在多个高端钢丝绳领域的垄断。
在航空航天领域,陆萍作为核心研发人员,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了用于“神舟系列”载人飞船返回舱的钢丝绳。这一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成功实现了钢丝绳轻量化、高承载能力和高洁净度的需求。陆萍表示:“我们的钢丝绳产品不但要满足航天领域对高质量的要求,还要具备抗疲劳、耐腐蚀等多种性能,确保航天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陆萍也作出了卓越贡献。例如,在港珠澳大桥、南海奋进号FPSO平台等国家级项目中,她领导的团队研制的钢丝绳产品均成功替代了进口产品。她的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尤其在国家海洋战略方面,陆萍主持研发的FPSO用永久系泊缆突破了国外技术壁垒,为我国海洋石油开发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她自豪地说:“每一次技术突破,看到我们的产品走向国家重大项目,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以质量为核心,推动企业发展与品牌建设
技术创新从来不是孤立的,陆萍还深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她始终坚持“精益求精”的质量管理理念,推动了贵州钢绳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创新体系的完善。
她推动公司完成了多次体系改版,使企业获得了ISO、CCS等多个国内外认证,这不仅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还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陆萍的努力也为贵州钢绳公司赢得了“钢丝绳行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的荣誉。
陆萍常常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只有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精益求精,成就工匠精神
陆萍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研发和标准化工作,她更注重对工匠精神的传承。她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必须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她在技术攻关的同时,也注重技术团队的培养。她所带领的团队不仅在技术上突破了多项难题,更在工匠精神的传承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陆萍表示:“技术创新需要不断积累和实践,只有通过踏实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才能成就真正的工匠精神。”她的这些理念在贵州钢绳公司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全体员工的工作准则。
此次陆萍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表彰,是对她在钢丝绳行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她工匠精神的真实写照。 陆萍深知,荣誉背后是更多的责任。她表示,将继续扎根科研一线,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为中国钢丝绳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 杨民铭
相关文章:
中国商报社产业服务活动启动 弦歌堂非遗艾灸助力健康消费新篇章04-29
高德云图携手多家头部零售企业,探索以AI破解渠道效率难题04-29
以文为媒传递山海之美,2025第七届中国(日照)散文季将启动04-29
工商银行吕仲涛:探索科技业务融合模式,赋能20+业务领域04-28
文化赋能、人才筑基、产区突围——全国白酒产业发展专家组专家建言豫酒发展三大路径04-28
全国劳动模范陆萍:从技术攻关到国际标准的“钢丝绳”人生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