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能违法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税务违法
偷税漏税:企业通过隐瞒收入、虚假抵扣等方式非法逃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会受到税务机关的严厉制裁,包括追缴税款、滞纳金及罚款,严重者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劳动违法
侵犯员工权益:如拖欠工资、违法裁员、不提供劳动保护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不签署劳动合同或签订后不给员工:企业未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或签订了劳动合同但不给员工一份,侵犯员工合法权益。
加班不给加班费或调休:企业未依法支付加班费或拒绝为员工调休,违反《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随意调整工作岗位或克扣工资:企业未经协商随意调整员工工作岗位或克扣工资,违反《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不让员工休年假或未支付相应工资:企业未依法安排员工休年假或未支付未休年假的工资报酬,违反《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如末位淘汰、试用期不合格等,违反《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其他违法行为
不正当竞争:如商业贿赂、虚假广告、侵犯商业秘密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的规定,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其他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环境违法:如未批先建、未验先投或验收弄虚作假、无证排放、超标排放、伪造监测数据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可能面临罚款、停产整顿、甚至刑事责任。
建议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员工权益,避免违法行为带来的法律风险和负面影响。
相关文章:
整体提升支点战略支撑力,湖北明确六大任务04-30
创新!还是创新04-30
清松控股(深圳)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清松控股”商标获核准04-30
苏州上市公司“组团”出海,超八成企业去年收获海外业务收入04-29
蛇窝泊镇开展冷库企业食堂燃气安全检查工作04-29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文化企业发展稳中有升04-29
文化赋能、人才筑基、产区突围——全国白酒产业发展专家组专家建言豫酒发展三大路径04-28
苏美达伊顿纪德:阳光采购守护育人初心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