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用信息罪是指 未经个人同意,擅自获取、利用、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253条规定,盗用他人个人信息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个人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具体来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非法获取:
通过窃取或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国家机关或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
非法提供:
将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
违反国家规定: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有关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对于盗用信息罪,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罚: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需要注意的是,违反信息控制人单方承诺或特定行业规范承诺对个人信息加以自律性保护的行为,不构成侵犯个人信息罪。
综上所述,盗用信息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不仅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权,还可能导致严重的法律后果。个人应当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同时,对于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法律也会予以严厉打击。
相关文章:
为了您的充电安全,这份提醒请查收08-18
寒武纪:公司在某厂商预定大量载板订单等相关信息为不实信息08-14
冒充官方账号、编撰军事谣言、暴露部队营区……一批自媒体账号被处置!08-14
整治涉电商犯罪需形成合力08-08
九科信息入选2025“种子独角兽”,央企孵化的智能体领跑者展现硬科技实力07-22
中兴通讯取得深度学习模型并行处理相关专利07-16
“网络身份证”,正式启用!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