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是什么意思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0 08:34:18    

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赖土地收入来维持其财政支出的一种现象。这通常包括土地出让金、与土地出让相关的税费收入,以及以土地为抵押获得的债务收入。土地财政的形成与中国1994年开始实施的分税制改革有关,改革后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配方式发生变化,地方政府因此开始更多地依赖土地收入来弥补财政缺口。

土地财政有以下几个特点:

预算外收入:

土地财政属于政府的预算外收入,也被称为第二财政。

依赖性:

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过度依赖于土地收入,有时甚至将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还地方债务的主要渠道。

土地经营:

地方政府通过“经营土地”获得收入,这包括土地出让金、土地相关税费和土地融资等。

土地公有制背景:

在中国,土地是国有的,政府可以通过公权力获取土地使用权,进而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来获取财政收入。

土地财政既有其积极的一面,如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可能导致资源资金浪费、推高房价、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形成利益共同体等问题。

相关文章:

沃土生金记丨小街镇匡郎村“三步走”解锁乡村振兴密码04-23

透过6.0%,我们能看到什么?04-21

赫章县辅处乡:食用菌喜丰收04-19

顺德女性|一杯茶的史诗·茶人Helen与她的有机茶04-18

湘财股份合并标的业绩出炉!大智慧去年由盈转亏04-14

华特迪士尼和华纳兄弟探索公司股价大幅下跌04-11

内蒙古已完成防沙治沙146.52万亩04-11

“土地竞买保证金保函”“海关关税保函”可通过“泉融通”一键申请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