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7点准时出现在早读教室,傍晚7点后仍在办公室伏案备课,他是学生口中“严而有温度”的班主任,是青年教师眼中“手把手指导”的引路人,更是用15年光阴诠释“教育坚守”的教育工作者。他就是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杨旭光。
杨旭光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谈起与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的结缘,他回忆道:“当时在网上投递求职简历,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是第一个给我回信并通知面试的学校,加上我从小就向往草原,于是我决定来试试。”经过4轮试讲与面试,他成功入职,从此与呼和浩特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
“入职后我发现,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的硬件设施、软件环境、教学氛围,特别是学生的素养都非常出色。”杨旭光坦言,优秀的学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教学相长的沃土。
初入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挑战巨大。“学生本身很优秀,你想教好他们,自己就得做好充分准备。”面对挑战,杨旭光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敬业精神。在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工作的前3年,他住在学校宿舍,过着“教学楼、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全身心投入教学。这份执着与敬业,不仅让他迅速成长,更赢得了学校和学生的信任,成为当年同批入职的教师中唯一坚持带完一届学生并担任班主任的人。如今回想,杨旭光说:“正是那3年的积淀让我养成了专注投入的教学习惯。这种习惯一旦成为常态,便不觉疲惫。”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的“导师制”传统让杨旭光受益匪浅。他的师父、时任语文教研组长的金玲老师,以“每节课教案工整、当天作业当天批改”的敬业态度,为他树立了标杆。“金老师让我明白,教育的真谛在于持之以恒的坚守。”如今,他接过师父的接力棒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也将这份严谨与专注传递给年轻教师。
作为班主任,杨旭光形成了“刚柔相济”的带班理念。“刚”体现在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严格要求上,如课堂纪律、自习效率等,他认为“把常规的细节做到精益求精,就是最大的不平凡”。“柔”则体现在对学生个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上,允许并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必要时会进行引导调整。他还为每位学生制定专属“成长档案”,记录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心理动态等。
教学上,杨旭光注重课堂效率,而非题海战术。“我一直努力抓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吃饱吃透’,课后作业量通常控制在20分钟左右。”他认为,高中课程难度大、内容深,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高效课堂是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习效果的根本。
在育人方面,杨旭光看重两点:“务实”与“情怀”。他教导学生要踏踏实实,把心沉下来,把行动落到实处。同时,他15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教育一线,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动力正源于那份深沉的教育情怀。
如今,杨旭光的角色和责任有了新的拓展。他不仅要引领本校语文教学工作,更致力于将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辐射出去,为呼和浩特乃至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面对时代发展,他深感持续学习的重要,“我认为,一是要不断夯实专业知识,跳出高中教材阅读理论著作;二是要向教育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三是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探索其在文科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作为扎根北疆的优秀教师代表,杨旭光向犹豫是否来呼和浩特发展的年轻人发出诚挚邀请:“呼和浩特是日新月异、充满活力的城市,给年轻人提供了无限的机遇和可能,选择这里一定不会后悔。”这既是对自己当年选择的肯定,也是对呼和浩特未来发展的信心。
展望未来,杨旭光将继续深耕教育,精进教研,在培养优秀学子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同时,他也将肩负起教研组长的责任,引领团队,辐射经验,贡献更多教育智慧,培育更多未来英才。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若谷)
丨编辑:张婧玉
丨校读:于惠敏
丨审核:王伊蕾
相关文章:
杨旭光:扎根北疆育桃李 初心如磐谱华章07-12
与光同行,卓越风采——临沂第八中学优秀师生风采展(十五)07-09
铁路货运如何降成本?有这三招→07-04
“生命·你好”心理公益讲座走进金兰中学06-28
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校:至善至美求新知 惟精惟实育新人06-22
临沂市技师学院举办校园“双选会”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