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保护绿水青山 重构环境治理新范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10:04:00    

当前,数智化技术成为驱动变革的核心力量,推动各行业从传统运营向智能化转型。在全球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在环保产业的应用成为关键发展方向。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研究员、人工智能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博尧表示,“环保行业之所以把智能化转型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国家战略驱动,法规与政策高度聚焦;二是‘双碳’目标倒逼行业必须精细化、实时化管理;三是运营场景复杂,传统模式的成本与安全边际难以支撑;四是市场规模扩张与资本关注推高智能化‘含金量’;五是社会监督与信息透明度要求不断提高。”

长期以来,环保行业存在诸多痛点,如垃圾分类监管依赖人力巡查、垃圾焚烧参数凭经验调节、固废跨区域协同治理数据割裂等,这些问题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向精细化迈进。传统环保治理模式不仅效率受限,更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与严苛的标准要求。

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为环保领域带来了根本性变革。借助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AI 能够深度分析和挖掘海量环境数据,有效弥补传统监测手段的短板,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全维度的精准监测与智能预警。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方案》(环办监测〔2025〕8号),明确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驱动监测体系智能化转型,构建覆盖数据全流程的智能监测网络。

各地各企业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卫星中心研究构建固体废物“AI+遥感”融合的人机交互识别技术方法,强化固体废物识别的准确性,提升排查效率;佛山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打造南海瀚蓝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构建“会烧垃圾的人工智能系统”,有效优化垃圾焚烧烟气的排放,全方位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同时,不少企业也正在加入到AI赋能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大潮中。今年7月,瀚蓝环境联合瑞泊科技成立人工智能联合研究院。“该研究院,以‘行业超脑+企业超脑’双轮驱动模式,正围绕生态环境治理核心场景,打造可迁移、可解释、可信赖的环保大模型。研究院通过‘场景数据 + 算力平台 + 复合算法’一体化体系,为企业精细化运营提供决策支撑,体现了头部企业与AI领军者强强联合、共同攻关的良性范式。”张博尧表示。

瀚蓝环境“工业大脑”

多年来,瀚蓝环境落地实践了数十个智慧化运营案例,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这些长期的行业积淀,让瀚蓝环境对环保场景的痛点、需求有着深刻理解。而人工智能联合研究院的成立,正是将这些经验与数据转化为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关键一步,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与技术优势。赋能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环保产业的数智融合转型。

瀚蓝总裁金铎表示,将秉持“成为绿色创新的赋能者,让可持续未来触手可及”的品牌愿景,通过持续创新,让可持续发展变为触手可及的日常。

在“数智化”与生态环境治理深度融合的实践中,业内已形成一批行之有效的示范案例,并由此总结出场景牵引、数据治理先行、“人机协同”执法闭环等多项值得推广的做法。瑞泊(北京)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乙壤月表示,这些做法表明,AI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结合不再停留在试点验证,而是进入以场景规模化应用为标志的新阶段。

目前,DeepSeek等AI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执法、环评等领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2月,由DeepSeek大模型赋能的“环境准入AI智能研判平台”在浙江省台州市上线运行,企业仅需10分钟即可实现“登记即开工”;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此前完成DeepSeek 671B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开发了“监测智能助手矩阵”。

从单点突破到产业协同,从现场作业到云端智控,从数据沉淀到数智赋能,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趋势。AI技术正成为保护绿水青山的有力工具,加速我国绿色发展进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相关文章:

AI技术保护绿水青山 重构环境治理新范式07-25

长安汽车与海尔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打造“人车家”场景系统互联07-23

一键生成高品质图文!迪思传媒“超级图文智能体”在FlinkAi平台首发上线07-23

亚马逊计划收购可穿戴设备初创公司Bee07-23

九科信息入选2025“种子独角兽”,央企孵化的智能体领跑者展现硬科技实力07-22

刘阳:协同破局“内卷式”竞争07-17

泰国推新政应对美国关税07-14

全国唯一学做宝剑的专业:每年约招30人,就业率几乎100%,有人月薪近两万07-12